《一剪梅》
李清照
红藕香残玉簟秋,
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,
云中谁寄锦书来?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
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
此情无计可消除,
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赏析:
秋风起时,轻泛兰舟,
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,
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。
看是疏淡心事语句,
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。
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衷肠难解,欲语还休,其滋味沁入人心。
荷花既已凋谢,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,
“红藕香残”是以点代面的写法,
因为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、萧条;
而且季节的变迁还会
使主人产生亲人离家日久的感觉,
使她觉得孤独寂寞。
“玉簟秋”,也不止是说天气变凉,
跟主人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,
也表现孤独之感。
独守空房的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:
“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”
这个“独”字用的很妙,
如果亲人在家,
一同去划船该多么快乐啊。
“云中谁寄锦书来?
雁字回时,
月满西楼”
人在船上,
心里却依然想着亲人,
想到亲人的家信该到了,
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,
盼望着月圆之时
这又给予主人以很大的安慰。
主人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,
望着天上的月儿,
在计算着与亲人团圆的日子。
此刻又回到现实中来,
“花自飘零水自流”,
这是写舟中所见。
花飘水流,
是物的自在之态,
主人见此景象,
极为伤怀,
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,
依旧不停地飘落,
不停地流逝。
词中“自”字也很妙,
主人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,
正如屈原所说
“惟草木之零落兮,
恐美人之迟暮”,
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。
“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”
这是把双方合在一起写,
表明主人也很理解亲人此刻的心情,
是女性的细腻处。
也颇具精妙,
王昌龄《从军行》中曾写道:
“更吹羌笛关山月,
无那金闺万里愁。”
本来是写自己的相思之苦,
却转而写家人在
万里之外思念亲人之苦。
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上:
“情”要用“计”来“消除”它,
其沉重可知;
然而又“无计可消除”,
其深可见。
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。
“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
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;
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。
“眉头”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,
别人看得见的,
而藏在“心头“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。
按常理来说,
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,
唯其在心,
发而为形,
才有愁锁眉间之态。
评论